管理者該注重眼前的效果和利益,也該注重長遠發(fā)展和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更該注重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的事業(yè),為自然界添彩!筆者多次游覽都江堰和樂山大佛,對此有些特殊的思考。
2013年10月下旬去成都公干,忙里偷閑再次到都江堰懷古。這是1984年以來第五次游覽都江堰了。每次去都會不由自主地驚嘆,人的偉大與渺小!
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眾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,是全世界迄今為止,年代最久、唯一留存、以無壩引水為特征、至今還在發(fā)揮作用的宏大水利工程,被譽為"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"。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、飛沙堰、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。岷江東岸是玉壘山,玉壘山向西伸進了岷江一塊山體,擋住了岷江流到成都平原。李冰父子率人用人工開鑿巖石,形成一個類似瓶口的通道,使岷江水能流向成都平原,這就就是寶瓶口,在魚嘴的東南方。魚嘴正對岷江,把岷江之水一分為二,起著分水的作用,左面為外江,右面為內(nèi)江。但這個"二"不是簡單"平均"而是"分四六,平潦旱",即旱季岷江水六成進內(nèi)江,四成進外江;豐水季節(jié)內(nèi)外江進水比例顛倒。飛沙堰保證洪水季節(jié),在魚嘴沒能完全調(diào)節(jié)內(nèi)四外六、進入內(nèi)江的水太多時,與寶瓶口配合把多余的水再次分流到外江,保持四六比例,保證內(nèi)江不發(fā)洪水,同時,利用流體力學的原理,將泥沙排到外江。這個水利工程根據(jù)地形、水脈、水勢,乘勢利導,因地制宜,無壩引水,自流灌溉,引水灌田,分洪減災,使堤防、分水、泄洪、排沙、控流相互依存,共為體系,三者有機配合,相互制約,協(xié)調(diào)運行,保證了防洪、灌溉、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(fā)揮。都江堰建成后,川西平原成為沃野千里"水旱從人"的"天府之國",與都江堰兩千多年來經(jīng)久不衰,而且發(fā)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有直接的作用。都江堰的灌溉面積到到66.87萬公頃,是初建時的十倍。都江堰的構思和設計天衣無縫,令人拍案叫絕,堪稱系統(tǒng)思維、系統(tǒng)工程的典范,更為難能可貴的是,它不破壞自然資源,而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,變害為利。
每次去都江堰,都有著莫名的興奮,站在魚嘴上的欄桿后面,面對滔滔岷江,環(huán)顧左右,看到波濤洶涌的寶瓶口,感慨人的渺小!但想到如此奇妙的水利工程,如此奇妙的構思,看到魚嘴、飛沙堰、寶瓶口,驚嘆人的偉大!
這種感覺與三次游覽樂山大佛時的感覺相同。站在樂山大佛腳下感慨人的渺小,站在它的下面,只能摸到腳面。同時又唏噓人的偉大:這么大的佛像,竟然是由人建造的!渺小,要知道敬畏自然,知道自然規(guī)律不可違背,不要做破壞自然的傻事。而偉大,則是有條件的:人有智慧,肯思考,能發(fā)明工具,從而延展了人的能力邊界;人可以成為團隊,能合作,從而完成了其他生物所達不到的境界和高度,成為地球生物鏈的最高端。這時,更需要人們敬畏自然,不要對自然界和別的物種大開殺戒。保護別的物種和自然界,實際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。感覺到人類的偉大還能敬畏自然,實際上是一種智慧,一種境界。
人類的偉大,不能通過違背自然規(guī)律來體現(xiàn),例如,填海蓋樓,劈山蓋樓,短期看,好似人定勝天,實際上不然。為了一己之私,瘋狂地破壞自然,除了證明自己的愚蠢和狂妄,還能證明什么?而且這樣做遲早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。君不見,被填上的海灘,有時也憤怒:引起海水倒灌。劈山,惹怒了高山,常常有泥石流和滑坡。所以,人的偉大,表現(xiàn)在要為自然界增色、添彩。建筑、石刻、水利等都是這樣,像都江堰、樂山大佛等,都是順應自然規(guī)律而不是逆規(guī)律而動,都是為自然界添彩。
問題是何謂為自然界添彩?如何判別?人類為了生存和發(fā)展,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克服,不可避免地要改變原先的自然狀態(tài),向自然界索取一些東西,這是正常的。在改變和索取的過程中,實際上有四種形式:第一種,苦在當代,害在千秋。像1958年大煉鋼鐵,毀林伐樹。第二種,苦在當代,利在千秋。像隋朝開展的京杭大運河、秦朝修建的萬里長城和兵馬俑。當年開鑿和修建時,人民負擔沉重、勞民傷財,民怨沸騰。但大運河對后世的南北連通、經(jīng)濟發(fā)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;萬里長城和兵馬俑為后人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。第三種,利在當代,苦在千秋。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、過度開發(fā)的思想,是目前特別普遍的現(xiàn)象。例如現(xiàn)在圍海造地蓋房子、砍伐沿海防護林修公路等過度破壞自然環(huán)境的一些做法。第四種,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!例如都江堰、樂山大佛、蘇東坡疏浚西湖等等。這就是為自然界添彩的做法和標準,這就是和諧發(fā)展。目前第一、第二兩種做法已經(jīng)很少了,因為苦在當代,會受到當代的極大抵制。現(xiàn)在應該著力警惕、避免利在當代,苦在千秋的第三種做法。因為從人的心理來說,大部分人喜歡自身眼前的利益,要避免挺難的。提倡和強調(diào)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。也這是應該尊重自然,敬畏自然。解決當前的困難,絕不能過度透支自然界的承載能力,要給子孫后代留下生存發(fā)展的資源。另外,許多改變自然界原先格局以解決當時所面臨困境的一些工程,應該既造福當代,又惠及子孫后代。例如都江堰、樂山大佛都是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的典范,經(jīng)歷了千百年的風霜考驗,仍然完好,而且能繼續(xù)造福子孫后代。
(原文發(fā)表于12月21日《經(jīng)濟日報》,"懷古與添彩"。)